【捐赠背后的故事】李葛卫:我们都是推动命运巨轮的西西弗斯

2019-09-24 10:00:14  来源:北京甘肃企业商会

编者按


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海内外广大校友、企业、组织,以及各界慈善人士对学校的殷切关怀和慷慨捐助。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特推出《大爱于行 温暖于心——捐赠背后的故事》系列专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深情致敬,讲述捐赠故事,感受兰大情缘,传递温度与正能量!



9月18日,1985级应用数学专业校友李葛卫向兰州大学捐赠1100万元人民币,献礼母校110周年华诞。并非他第一次向母校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捐赠背后的故事】系列 · 捐赠者镜像
校友访谈录丨03期 · 李葛卫


水墨千景万象生,百米画卷绘芳华

适逢兰州大学110周年华诞在即,

2018年10月21日,

兰州大学2018年度校友大会在京召开,

一份特别的校庆贺礼惊艳亮相。


方寸卷长,笔墨丹青,

从1909到2019,从清末的甘肃法政学堂,

到民国时期的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从兰州中山大学、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

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兰州大学,

上百幅画面,数千个人物,

百又十载,芳华再现。


历时8个多月,耗资近200万元,

这幅长110米,高1米的水墨画长卷,

是1982级政经专业王珠林、邢巨臣,

1985级应用数学专业李葛卫,

1986级物理系李振国、李春安等5位校友

对母校不动声色的匠心表白。




时隔两月,笔者在兰州大学「校友之家」见到了百米长卷的「画前幕后人」之一——85级校友李葛卫。

从镜头里看去,灰呢西装,银色眼镜,面容和蔼。甫一落座,李葛卫显得有些内敛,问题抛出之后,沉吟片刻方才侃侃而谈,让人很难不给他贴上冷静、理性的标签。



百花齐放的年月里,做时代的思考者


当年的经历者开始用怀旧的口吻谈起那段风华正茂的日子时,「80年代」无疑是个迟来的命名。那是个百业初兴的时期,国家刚刚恢复元气,思想和生活的自由逐渐开启……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在正值青春的年华里演绎着别样的人生。

在这闪闪发光的「黄金时代」里,李葛卫作为其中一员,在兰州大学度过了本科四年。谈及往日,他表示,那时兰大校园里的氛围充满理想主义情怀。「当一个人从中学迈入大学,过了大一,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肯定会去思考一些问题,从个人角度来讲,我的未来是什么?将来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宏观点说,就是怎么去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至少要给自己一个认识。」

那时候互联网尚未普及,网络没有如今发达,信息也不对等,困惑与迷茫是一种必然。「当大家要找那些问题的答案时,就开始去读西方哲学、美学、政治、历史一类的书籍,那几年看的书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多的了。」「萨特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相继涌现,「学校里面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讲座、研讨会。各种社团组织里,我印象最深的是求索学社,大家讨论的话题也多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发展这类比较宏观的方面。」

在简单朴素的生活里,总有超越个人之外的理想被追寻:努力成长以后要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己,做一个对世界有意义的人。依李葛卫所说,80年代的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大抵如此。



「行动派」遇见冒险上位


黄河水波浪冲撞,飘着牛肉面的辛辣,一桌一椅一书一刊间,有的人活出了乌托邦的样子,有的人从白衣飘飘里看到了乌托邦的解构。

时值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刚刚过去,那些宏大的革命叙事渐渐远去,新的生活和希望开始主导生命热情,深圳成为一代人的梦想热土,市场经济成为他们着力寻找的精神力量。1988年的深圳之行,仿佛一条黄金分割线,清晰勾勒出了李葛卫对未来的想象。

「咱们学校当时设有家庭助学金,一等奖23块钱,是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了,省一省还可以买回家的火车票。而到深圳转了一圈,我记得当时住红岭大厦一间房间62块钱,出去随便吃顿饭就五六十块钱,那时候人也比较朴实,所以震撼还是很大的。回来之后我就觉得不能让自己这辈子就这样(平凡地)过去了。」

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大学生毕业后是「包分配」的,自主创业则属于「不务正业」的「坏」行径。李葛卫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刘家峡总工办,工作了一年即获转正,还拥有了「干部」身份。但比起规矩地过日子,他总是试着改变点什么。

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如果不做点什么,总感觉对不起自己。当时我要辞职,父母和单位基本上都是不同意的,领导劝我办理停薪留职,万一不好还可以回总工办。但当时我就一个想法,就是要把后路断了,坚决要辞职。人还是要大胆一点」说起最初辞职创业的心情,李葛卫语速极快,显然当年血液中「执着、勇于冒险」的创业因子,隔了近三十年的光阴,依然激荡如初。



「那时候所有大学生如果创业的话,基本都是能赚到钱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勇气放弃「铁饭碗」并幸运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李葛卫回忆说:「刚开始我主要是倒卖组装计算机,后来慢慢开始做别的贸易项目,累积了一定的资金后就开始办工厂。」说起创业时期的挫败,他坦言:「那时候也会走一些弯路,还有些岔路口,或是遭受一些挫折,如果没有坚定意志的话,那可能就倒下了,从此一蹶不振。记得90年代生意上遇到点不顺,我回到家里时情绪比较低落。当时我的外婆80多岁了,老太太给我写了几个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对我影响很大,后来就慢慢一步一步坚持走到了今天。

经历过碰撞、破碎,最终得以重建的人,往往能够在那些没有光亮的时刻看清更多东西。如今的李葛卫仍然坚信:「上天是比较公平的,你付出了才会得到。



仿若西西弗斯,我始终在路上


每个人都有他的视角和思考的哲学体系,尽管有的人不自知或者表达不出来。对于那些年阅读过、思考过西方哲学的李葛卫来说,无论是市场投资的成与否,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顺与逆,与个人的思想格局都是有关系的,这种格局即是他在芸芸众生且光怪陆离的世相中清醒认识自我以及周围一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几乎所有英雄都「开挂」的《荷马史诗》里,西西弗斯怕是一个真正的凡人了。因设计绑架了宙斯派出的死神而触犯诸神,他被惩罚去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将巨石推上山顶……

访谈中,李葛卫对西西弗斯的「滚石人生」做了正面解读:西西弗斯是正常的,他在不断努力着。「每个人都被这个时代所裹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下时代的烙印,这是肯定的,大势好的时候什么都会好。但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特别是做企业更是不能轻言成功。这些年我始终在努力,也始终在路上。

话至此处,李葛卫如是寄语母校学弟学妹:「青春一去不复返,在大学这样一个像海绵般最能吸纳知识营养的阶段,要去扎扎实实地学知识,打好综合基础,同时也要勇于走出去开阔视野,去接触更多的思想和观点。」

诚如李葛卫所言,我们都是推动命运巨轮的西西弗斯,要始终向内而生,沉淀学识,积攒力量;更需不断向外行走,去看生活,看陌生人的面孔和强者的姿态,也看千里之外不同寻常的世界。

2018年12月,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发展基金会

理事长袁占亭为李葛卫颁发「兰州大学教育发展

基金会副理事长聘书



受益于兰大,回馈于兰大


毕业近三十年,李葛卫与母校的联系愈加紧密。回望来路,他诚恳地表示,在兰大读书的那些年是他的「本」。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事物的发展有很多外部因素,但本质上的样子,决定了它未来的发展空间。我感觉求学生涯对整个人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基本上大学那几年看的那些书,包括大学期间结识的那些人,可能就决定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决定了你以后的路怎么走。而且走上社会后,大家会因为兰大这两个字而团结在一起,相互合作,感觉很亲切,也很特别,自然也就对母校的感情更深了。

心之所想,情之所向。早在2008年母校百年校庆来临之际,得知兰州大学工商界校友会为庆祝母校百年华诞募集资金,李葛卫当即慷慨解囊,捐赠50万元人民币用于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2009年,他为母校捐赠30万元,助力数学与统计学院教育基金,支持优秀学子顺利完成学业。2016年,捐赠50万元人民币,用于隆基基金」,大力支持隆基话剧」的排演、「隆基讲堂」的运行等。同年,李葛卫获得兰州大学首批 “个人突出贡献奖”。

捐资可量,情义无价。提及捐赠初衷,李葛卫表示自己没有想很多,只是随心而为,「只要母校有需要,我尽我所能。



李葛卫

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现任北京甘肃企业商会副会长、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兰大工商界校友会会长、新世界策略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校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