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捐1500万美元给哈佛“SOHO中国助学金”

2019-07-16 09:48:27  来源:商会秘书处

潘石屹,甘肃天水人,现任SOHO 中国的董事长,公司掌管着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 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 年,潘石屹与合作人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1995 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 中国有限公司。

2014 年七月,潘石屹、张欣夫妇代表他们领导的SOHO 中国基金会,与美国哈佛大学签订了1500 万美元的助学金协议。SOHO 中国基金会计划设立“SOHO 中国助学金”, 在全球范围内捐助1 亿美元助学金, 资助在世界一流大学攻读本科的中国贫困学生。家庭年收入6 万5 以下的学子都可以申请。

为何捐钱到海外?

其实在美国,像哈佛大学这样的学府,“本科学生60% 到70% 都是助学金的,他们已经完全打破了有钱人上这些学校的概念”,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张欣强调,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很多孩子高中就被家长送到国外读书,但家境贫困的学生能这样去接受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的却越来越少。“我们就决定做个事情”,改变这个现象。

在海外名校就读将真正改变未来享受资助的中国贫困学生的人生。此次SOHO 中国基金会的捐款用途十分明确。据介绍,助学金的申请对象是中等家庭收入以下的中国学生, 被哈佛大学录取后,符合条件者都可以申请。“只要你的家庭收入少于六万五千,就有机会拿到助学金。”

作为捐助方,SOHO 中国基金会没有对受助学生毕业后是否回国、或到SOHO 中国工作加以要求。潘石屹夫妇认为,对于人才来说,限制越少,发挥空间越大,“我们不担心中国学生受了好的教育之后不回国。他首先是对人类的贡献,然后才是他到什么地方去工作,所以我们没有任何这些要求”。

捐款的唯一标准:让中国学生受益

其实本次的资助对象是中国贫困大学生。SOHO 中国助学金承诺,只要你考上这个学校,我们来出钱资助你。我们慈善捐款唯一的标准是让中国学生受益。

被问到关于申请这个资助的标准是怎样时,张欣说,每个大学对于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助学金都是有要求的。比如哈佛是家庭年收入六万五美金以下的可以申请助学金。SOHO 中国助学金申请标准为,在世界一流大学攻读本科,家庭年收入6 万5 以下的中国贫困学生均可申请。

潘石屹说,在国内大家一直有个误解,就是到美国这些一流学校去的好像都是官二代,富二代,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好多孩子的家庭是非常贫困的。“SOHO 中国助学金”在世界一流大学考察的时候,去见就读于这些大学的中国学生。发现他们申请这个学校,但是不敢告诉学校他们经济上需要帮助,因为这个学校没有给我们中国人提供助学金。所以他们担心如果写上了有助学金需求,就不被录取你了。

期待两个效应

潘石屹夫妇说此次捐助希望能产生两个效应。一是让中国贫困的学生知道“最好的学生应该受到最好的教育,只要考得上,就不用担心经济的问题”,使更多的学生来申请助学金。二是对做慈善的企业或个人起到示范作用,“应该知道往哪儿捐,需求在哪儿”,比如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捐助助学金的方式,让中国的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现在好多捐钱就是不知道该捐哪儿,各种各样可笑的事情都出现了”,张欣说。

本刊观点:“SOHO 中国助学金项目立意非常好,扩大了在国外一流大学接受良好教育的学生群体,而不仅仅是富裕家庭的专利,这对解决社会流动、公平,激发中国发展的潜力、可能性都非常有意义”。

不少舆论的质疑,基本上都是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即这么多的钱,为何不捐给中国高校。确实如此,中国高校或许也需要捐款,但捐与不捐,捐多捐少,到底捐给谁,都是捐款人的自由,跟爱国主义没有任何关系,于慈善本身来讲,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存在意识形态渗透的现象,但促进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仍旧是主流,所以,对国人捐款对象的过于敏感,就是一种狭隘的慈善观。

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确实需要我们去践行,但需明确的是,慈善是没有国界的,与爱国不是一个等价命题,不捐款不等于说是卖国,即便是捐款了,也不能说就是爱国,判断爱国不能仅凭借一个行为,将爱国主义给符号化。不得不说的是,爱国也没有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绝不能将自己的爱国标准强加到别人身上,在道德胁迫的基础上,暴力解读他人的行为,这样的爱国主义有悖于其应有的自由内涵,是要不得的。